查看原文
其他

亮相首场“委员通道”、打造工作精品,这些中大人在两会上这样说

中山大学 2020-02-12


3月3日,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,出席本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、我校校友刘悦伦、王宁利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。


刘悦伦:

并不是建议越多,就越好 

 

3月3日下午,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。出席本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广州市政协主席、77级哲学系校友刘悦伦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,谈自己对报告的感受,并介绍今年广州市政协的重点工作将围绕“改造交通拥堵节点”“加大名村名镇建设力度”等重点议题进行协商议政。

 

▲刘悦伦(摄影:邓勃)

 

 

并不是建议越多,就越好

 

刘悦伦总结了自己的参会经历,他一共参加了5次全国人大会议,3次全国政协会议,尤其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是双重身份,身为全国人大代表,以广州市政协主席身份列席全国政协会议。因此他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这两种重要形式有很深的感受。“在政协开会,身边的委员来自各个界别,不同的地域,讨论问题从不同区域的角度进行,交流领域广泛,信息来源多元,很受启发。”

 

听取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后,刘悦伦的感受是政治站位高,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并且“凝练和丰富”。他说,2018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开展工作第一年,工作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的。

 

“双周协商座谈会,这是对好做法的集成,同时也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,比如说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,就能让政协委员跨越距离的阻隔,进行远程议政。再比如委员过双重组织生活,这是党建中的创新。”刘悦伦说。

 

刘悦伦认为,报告还有一个重要特点,就是更加强调政协工作要以质量取胜,而非以数量取胜,这对地方政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。“并不是建议越多,就越好,也并不是活动越多,调研越多,就越好。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从做了多少、做了什么向做成了什么转变。”



 希望每个界别和民主党派每年能拿出精品

 

刘悦伦说,广州市政协去年做了不少实事,尤其在树立精品意识,打造工作精品上有不错的成绩。“精品就是政协工作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,也符合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,并且接地气,具有可实施性。”

 

他尤其谈到去年和广州日报、广州广播电视台合作的“有事好商量——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”,这个平台从政协委员提议、人民群众反映困难问题当中,遴选出九个议题,然后充分发挥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,搭建市民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,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的问题,其中就包括老楼房加装电梯、改善供水质量、共享单车管理、老人配餐质量提升的问题。

 

他还谈到,在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方面,广州市政协此前已围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,收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建议,并在去年10月,协助国家发改委在广州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。关于广州南站周边区域发展、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枢纽核心作用等问题,市政协也展开了深入的调研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
 

“我们目前要求每一个专委会都要有一两个工作精品,比如经济委要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这方面发力,社法委要在如何解决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上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。”刘悦伦说,下一步广州市政协也希望每个界别和民主党派,保证每年能拿出精品。

 

刘悦伦说,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,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组织将开展有关庆祝活动,全国政协还将组织召开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。他建议以此为契机,鼓励各级地方政协组织大胆创新,大胆探索,积极总结地方政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经验,并大力支持推广,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。


 

有能力没时间的人 不建议担任政协委员

 

刘悦伦也透露2019年市政协的重点工作,将围绕“借鉴上海进博会经验,大力发展会展产业,增创广州市扩大开放新优势”“改造交通拥堵节点,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”“加大名村名镇建设力度,推动广州乡村振兴发展”等3个议题,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;围绕“建设全链条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体系,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和发展”“弘扬岭南文化,加大穗港澳紧密联系,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的文化中心”“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,提高养老服务水平”等3个议题,开展主席会议协商;围绕贯彻落实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等。

 

政协委员是参政议政的主体,富有热情、并且拥有专业知识的政协委员队伍是提高履职质量的保障。刘悦伦说,有一些人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,但是日常工作太忙,无法实现履职,他并不建议这类人士去承担政协委员的职责。

 

目前广州市政协对委员履职有一套考核体系,综合了数量和质量两种计分方式。“如果一位委员的建议得到了落实,就应该得更高得分,未来广州政协的考核体系,也应该向履职质量上更加侧重。”

 

 

刘悦伦本次会议部分提案


建议建立3岁前托幼服务体系

“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,有不少人不愿意生二胎。”刘悦伦表示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没地方托管。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,影响一些人的生育意愿。”参加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,刘悦伦带来了多份提案建议,其中就包括《关于加快建立3岁前托幼服务体系的建议》。


刘悦伦建议:

尽快确定3岁前托幼服务主管部门,有序引导和规范整个托幼服务行业发展;其次,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,制定国家关于推进托幼机构建设和托幼事业发展的全局性规划,指导和规范行业发展,同时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,鼓励各地依托大专院校、中职学校、职业培训机构,多渠道培养托幼服务人才;最后还要加强行业监管,将托幼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,建立市、县(区)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监管体系和准入退出机制,组织成立各级托幼服务行业协会,定期组织督查评估,严格清理不合规范的机构,保障行业健康发展。



 

 

王宁利:

 防控近视  “运动”“户外”缺一不可 


▲王宁利(来源:新华社)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“委员通道”上表示,治疗近视既无“神器”也无“神医”,必须“运动”和“户外”二者兼备,才能有预防效果。

 

王宁利于1992年获我校眼科学博士学位,他告诉记者,我国大学生中近视眼患病率高达80%至90%,而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也已达35%到50%,呈现出“发病年龄提前、患病率急剧上升、近视程度高”的特征。

 

▲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、海霞、张云勇、余留芬(从右至左)在“委员通道”接受采访(来源:新华社)

 

“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,近视眼真正发生的潜在危险期是在学龄前。”王宁利说,6至7岁的孩子正常应该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。如幼儿园期间不注重近视防控,不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,尽管刚上小学时孩子不近视,但由于远视储备不足,很容易在小学期间发生近视。

 

“一旦变成真性近视就无法逆转。对尚未近视的孩子,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。”他表示。

 


推荐阅读


--- iSYSU ---

来源:新华社、羊城晚报、广州日报

作者:龙锟、肖桂来、杜安娜、陈家源、李波、丰西西、孙晶、蒋珊珊

鸣谢:校友总会

编辑:刘佳燕

责任编辑:黄子明

初审:李劲峰、陈诗诗

审核发布:漆小萍

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
isysu@mail.sysu.edu.cn



聚焦民生 建言献策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